首页 > 行业动态 > 浏览文章

建筑垃圾资源化助力经济循环发展

时间:2015年11月11日信息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点击: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推进,人们对资源的需求只增不减,但是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因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

  近十几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在高楼林立的城市背后,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旧城区改造过程中,大批旧建筑的拆除产生数量巨大的建筑垃圾。同时,偷倒建筑垃圾的情况也屡禁不止,建筑垃圾大有“围城”之势。

  “循环经济应以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为原则,因地制宜地找准切入点,以不同模式循序渐进。”中国工程院院士殷瑞钰在由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主办的2015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上表示。

  据了解,中国每年新建建筑面积达20亿平方米,拆除旧建筑面积达2亿平方米,经对砖混结构、全现浇混凝土结构等建筑类型的施工材料统计分析,每1万平方米的建筑施工中,会产生500-600吨建筑垃圾。按此推算,我国每年仅建筑施工中就产生超过4000万吨的建筑垃圾,建筑垃圾的产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

  “建筑垃圾的堆积与闲置,不仅占用了大量土地,造成环境污染,也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苏宁置业土建工程师李晓滨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道。

  针对建筑垃圾的处理,李晓滨表示:“目前,对建筑垃圾的处理主要是将其与生活垃圾集中进行填埋堆放,或将建筑垃圾作为建筑地基处理时的填筑材料。”同时,他还强调,堆放和填埋需耗用大量的征地及垃圾清运等经费,而建筑垃圾的搬运和堆放中的遗撒和粉尘、灰沙飞扬等问题又会进一步加重环境污染。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节约资源,建筑垃圾的高值化利用已成为社会亟须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把垃圾资源化,循环利用建筑废弃物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中经济循环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步。

  李晓滨指出,随着道路与建筑业建设的迅速发展,天然骨料资源将日益枯竭,而砖混类建筑垃圾通过再加工处理可替代砂石资源用于道路建设。同时,利用建筑废弃物生产再生混凝土是一种有利于节约资源,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技术,可以减少天然骨料用量,解决建筑垃圾带来的污染问题。

  据了解,荷兰是最早开展再生骨料混凝土研究和应用的国家之一,其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率位居欧洲首位,高达90%以上。早在20世纪80年代,荷兰就制定了有关利用再生混凝土骨料制备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的规范。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许多专家、学者对再生混凝土的性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积累了经验,在建筑垃圾再利用领域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建筑垃圾资源化在改善环境的同时,真正实现了一个建材行业的循环式发展。李晓滨表示,行业的发展势必会带动劳动力的需求,建筑垃圾资源化企业的投建,也将会促进劳动力转移,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作者:阚丽丽 编辑:admin)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