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动态 > 浏览文章

让建筑垃圾“重生”才是出路

时间:2014年05月16日信息来源:中国台州网 点击:

让建筑垃圾“重生”才是出路

让建筑垃圾“重生”才是出路

    到处是挖土机和塔吊,一个个基建项目遍布城市角落。台州的城市建设和城市化脚步一刻也没停止过。

    在台州市区,因为消纳场的局限,以及管理上的不足,建筑垃圾也逐渐成为“城市之痛”。

    前阶段,本报“民情365”栏目关于黄岩建筑泥浆跨界偷排的报道,引起市民的广泛关注,也引起了职能部门和专家的关切。解决建筑垃圾的出路,迫在眉睫。

    困境一 规划明显滞后

    在台州,应该说对建筑垃圾的认识和重视,也就近几年的事。

    虽然,市政府组织开展了为期2年的专项整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无法从根本上缓解建筑垃圾处置带来的压力。

    “说句难的,像人吃了东西得拉出去。城市垃圾如何处置,我们有过计划吗?”当人们拷问这一问题时,自然想到第一个尴尬,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建筑垃圾处置的规划明显滞后了。

    据业内人士透露,自台州撤地建市以来,有关建筑垃圾处置规划一直包含于环卫专项规划之中。由于缺少资金、数据支持等因素,一直没有一个独立的专项规划,目前还沿用过去的环卫规划。

    记者从城建部门了解到,环卫的旧规划正着手调整,有关建筑垃圾处置规划的章节和内容也自然得到一定调整和补充,目前已经通过了专家会审,正待市政府批准。

    困境二 消纳场不足

    有这样一组数据值得注意:2013年,台州市区产生建筑垃圾599万立方米,建筑泥浆90万立方米。

    如此大量的建筑垃圾,尤其是泥浆的消纳,必须得有场所,消纳场的配置自然成了重头戏。

    然而,据市建筑垃圾处置信息中心(以下简称信息中心)负责人介绍,当下,台州市区的消纳场存在着数量少、配置不合理等现状。而且,再过两年,如果不建设新的场所,市区的建筑垃圾将达到“无处可去”的窘境。
    信息中心提供的数字表明,市区先后批准建设了7个消纳场,但4个已经停止营业,有些仅为消纳泥浆或垃圾中转站。

    而且,三区和开发区之间的配置也不平衡,尤其是黄岩,因为没有滩涂,只能寄希望于偏远的山地选址。选址难,成为消纳场建设最头疼的事。位于台州湾集聚区内的东达消纳场,眼下面积有3000亩,一旦集聚湾基建完成,就无法像目前一样,可以“潇洒”倾倒建筑垃圾。

    困境三 违法成本低

    按照目前有关建筑垃圾的法规规定,负责建筑垃圾处置的运输方或施工方,如在运输或消纳过程中,一旦出现乱倒偷排行为,最高处罚5万元。

    “这样的顶格处罚,对一般业主或施工单位来说,打不到痛处。”处置中心的小王说,因为违法成本低,对违法企业和运输企业,很难起到有效的惩治作用。

    因此,这两年,尽管市区开展了专项整治,虽取得一定效果,但离预期目标相距较远。个别单位受利益驱使,铤而走险,还不时现偷排、漏排,有时还重复违法违规排放。

    去年1月的一天,黄岩东官河河水突然变得像豆浆一样,呈乳白和浑浊状,市水环境整治办组织环保、行政执法等部门,从太阳城开始,顺着河道上溯10公里,最后锁定了黄岩东城街道红三村安置房工地。

    “结果,相关部门对其进行了5万元的顶格处罚,但这样能触动其痛处吗?”据悉,考虑到该项目施工单位的恶劣行径,市住建部门作出对其和监理单位记“黑名单”一次的处理,才真正使他们感到压力。此案件查处,当时曾震动了台州建筑行业。

    对策 规划优先,合理消纳

    如何破解“垃圾围城”,摆脱市区建筑垃圾处置困境?近日,记者采访了职能部门、相关行业专家及业内人士。

    “规划是龙头。应优先做好处置规划。”信息中心负责人说,虽然对之前的规划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但从长远计议,建筑垃圾处置规划应从环卫计划中单列出来,这样,规划能做得更细、更专业,更具有前瞻性。

    他介绍,信息中心正加紧建筑垃圾动态数据库,为今后建筑垃圾处置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当然,规划中,消纳场的选址工作是重中之重。

    据介绍,椒江、路桥和开发区,具有向滩涂排放的条件,选址自然朝这方面考虑,而黄岩,则把目光投向远离城市的山谷。“但不能选在集水山沟,防止带来安全隐患。”这名负责人说,消纳场的进出路径也要考虑对村民生活的影响,减少对他们的干扰。

    5月10日,记者来到黄岩新前街道杏头村聚鑫消纳场。该场所是黄岩目前唯一能满足倾倒建筑渣土和泥浆的综合性消纳场,刚刚投入试运行。

    新技术上场,科学消化

    “其实,建筑垃圾也是宝,只是放错了时间和空间。”业内人士指出,城市建筑垃圾不仅需要消纳,更需要消化。比如建筑泥浆假设不最终消化掉,简单的消纳,单凭传统的多级沉淀,不管多大的场地,也是无法满足的。

    据调查,眼下,有两种技术值得运用:

    一是建筑渣土的回收利用。在施工中挖出的地表1米以下渣土,也叫青泥,掺上凝土碎料,烧制成砖块,可以成为建筑材料。现在,黄岩院桥百全制砖厂生产的砖块经省有关部门检验合格,年产青泥砖上亿块。该厂被列为台州首个“建筑垃圾处置示范点”,达到环保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二是脱水固化技术,进行工厂化消化。这种新技术针对的是建筑泥浆处置,即在泥浆中加入凝固剂,利用离心机分离出水和渣土。水可以在工地上循环使用,渣土可以填埋。

    “这样的消化方式,大大较少消纳场的压力。”记者得知,东达消纳场已经在开发区紫薇花园项目进行了半年多的试验,相关技术正逐步成熟,有待下阶段进行推广。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单靠一家企业和一处项目单打独斗的方式,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于台州市区来说,如果能建一个大型的脱水固化处理厂,即像生活污水处理厂一样,进行工厂化处理,城市建筑泥浆的出路就一片光明了。

    管理 “托管代付”,管理的一帖良药

    如果说,应用新技术,是处置建筑垃圾的“硬”手法,那做好管理,则是“软”招。

    记者调查发现,为做好建筑垃圾的源头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在加强日常巡查和监管外,去年开始,市区已经启用了对运输车辆的GPS定位监控系统,尽可能做到“点对点”、“出与入”的监管。

    从今年4月开始,在黄岩区进行试点的建筑垃圾处置费“托管代付”方式,更似一帖妙药,有效管控住建筑垃圾处置业的违法行为。

    据介绍,这种办法的核心是,成立市区建筑垃圾管理专户,市区所有在建项目的业主将建筑垃圾处置费打入专户,处置完毕后,监管部门通过工地与消纳场的刷卡机及台账进行核对后,再划款给运输和消纳企业。

    “这样,通过支付环节,对消纳企业进行有效监管。”信息中心负责人说,此项管理方式已得到市政府领导的高度赞肯,待黄岩试点成功后,要求尽快在全市推开。

    同时,市区还开始推行建筑垃圾处置业务招投标和信用考核制度,采用捆绑法,对建筑垃圾消纳企业进行更严格、更科学的管理,确保建筑垃圾顺利处置,净化市区环境。

(作者:许灵敏 编辑:admin)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