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资讯 > 学术前沿 > 浏览文章

城市建筑垃圾分类及治理研究

时间:2014年01月20日信息来源:太原市环境卫生科研所 点击:

    摘要:本文研究了城市建筑垃圾的特征、特性,并根据其来源、物理成分和可利用性进行了分类,提出了建筑垃圾来源分类法、物理成分分类法和可利用性分类法及其在建筑垃圾管理、对策研究中的作用;提出了建筑垃圾治理属于“公共治理”范畴的观点;提出了建筑垃圾治理的系统规则、系统组织框架和系统技术支持。
    
关键词:建筑垃圾;分类;治理
    
建筑垃圾是指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以及居民装饰装修房屋过程中所产生的弃土、弃料及其它废弃物。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大规模的新区建设、旧城改造、棚户区改造、城中村改造、经济开发等使城市日新月异,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建筑垃圾,就太原市近5年统计,年产建筑垃圾平均500万吨,2010年达到930余万吨。由于建材生产和项目建设消耗了大量自然资源和能源,如不制定长远的资源规划,无节制地进行沙、石及各类矿藏、木材的开采和使用,将对自然环境和生态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我国不是一个资源大国,确已成为一个资源消费大国,因此如何科学地开展建筑垃圾治理,是我国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重大课题。建筑垃圾分类及治理研究,是制定城市建筑垃圾治理对策的基本方法和依据。

    一、建筑垃圾的分类:建筑垃圾可根据其来源、物理组成和可利用性进行分类,分别归类为建筑垃圾来源分类法、物理成分分类法和可利用性分类法。
    1、建筑垃圾来源分类法:这种分类方法是根据建筑垃圾的产源地进行分类,主要用于建筑垃圾管理研究。如制订建筑工地管理、建筑渣土运输、处置及废旧物质的回收利用、建筑废弃物的再生利用办法等。详见表一。

表一 建筑垃圾来源分类表

 

 

城市建筑垃圾分类及治理研究

    2、物理成分分类法。这种分类方法是根据建筑垃圾的物理成分进行分类,主要用于建筑垃圾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研究。详见表二。

表二 建筑垃圾物理成分分类表

城市建筑垃圾分类及治理研究

    3、可利用性分类法:根据建筑垃圾的原有功能和可利用性进行分类,主要为建立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市场机制及开展综合利用研究服务。详见表三。

表三 建筑垃圾可利用性分类表

城市建筑垃圾分类及治理研究

    二、建筑垃圾的治理研究
    由于建筑垃圾的产生涉及到资源利用、能源消耗、生产建设、社会管理等诸多领域,因此其治理属于“公共治理”范畴,需要由政府和企业、个人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技能优势,共同合作,组成一个体系,制定和遵守科学、完善、有效的治理规则,才能达到建筑垃圾治理的目的。
    1、系统规则。建筑垃圾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面广、行为者众多。因此必须在法律、行政管理和技术相结合的基础上建立科学、完整的系统规则,以协调治理过程中各行为者之间的关系,明确权利与责任,减少恶性竞争,提高治理效率。系统规则由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划和各种标准组成。
    1)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国家及地方政府均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以保护环境、合理使用各类资源为目标,对资源的开采和建筑垃圾的排放进行限制,鼓励建筑垃圾再利用。其内容应覆盖:政府、相关企业及经营者的责、权、利;建材资源的开采;建材生产;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管理;建筑垃圾的利用;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及再生利用技术的研究和产品的开发、推广及保护;建筑垃圾的运输和处理;征收建筑垃圾超标排放费等。
    2)相关政策的制定。针对建筑垃圾产源地、运输、处置、利用等环节出台管理措施;建立相关业务的审批制度;建立、引导和规范建筑垃圾市场交易机制;提供建筑垃圾再利用的优惠和保护措施;在城市道路等公共设施建设中,满足施工质量要求的再生产品具有优先使用权等。 
    3)相关规划和标准的制定。建筑垃圾的产生与城市的规模、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区域地位、自然环境、资源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每个城市都应该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制定建筑垃圾治理规划,内容包括:相关资源的开采和来源;行业管理;产量和成分预测;运输和处理设施;利用措施等。为了实现建筑垃圾产源地、运输、处理、利用等环节的规范化管理,使之产业化,就必须制定相关的管理和技术标准,特别是再生利用产品的推广和利用必须有生产和产品质量标准做保障。具体标准包括:建筑垃圾产源地和运输管理质量标准、建筑垃圾处置场建设标准、建筑垃圾各种再生利用产品的生产和质量标准、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生产设备标准等。
    2、系统框架。建筑垃圾的治理必须根据系统分工建立一个系统组织框架,具体由国家和地方政府、相关企业和个人、民间组织等行为者构成,采取项目建设、社会公用、市场化等多种方式进行消纳利用。国家和地方政府负责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划、标准的制定,利用法律手段和行政资源对行业行为进行授权、引导、协调和规范管理;相关企业和个人利用资本、技术等资源优势开展建筑垃圾的收集、运输、处置、利用等生产经营活动;相关民间组织(行业协会等)在行业内开展协调、自律、交流探讨、学习等促进行业发展的活动。
    3、技术支持。建筑垃圾治理的技术支持表现在建材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产源地管理的精细化及建筑垃圾排放的减量化、运输的密闭化、处理的无害化等。即:以优异的生产工艺和产品性能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减少排放;在节能减排方针指导下进行建设项目的设计、建设和管理;在国家标准控制下,建立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和再生利用的研究、生产、应用体系;以先进的设施设备开展建筑垃圾的运输、处置等。要实现上述目标,国家和企业就必须开展系统的基础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的研究、开发、应用和推广等,为建筑垃圾治理搭建起全面的技术支持。
    综上所述,建筑垃圾是一种可利用的资源,合理的分类方法,可提高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率和社会管理效率;建筑垃圾的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行为者在同一系统规则下,共同组成建筑垃圾治理的组织体系,并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才能达到建筑垃圾综合治理的目的。
(作者:李小卉 编辑:admin)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