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动态 > 浏览文章

建筑垃圾变废为宝路有多远

时间:2014年01月13日信息来源:南方日报 点击:

  在越来越多城市通过焚烧发电、水泥窖协同处置等无害化方式有效处理生活垃圾的时候,建筑垃圾处理的远远滞后似乎处于被人遗忘的角落。

  事实上,常常受困于无处安放,成为城市发展负担的建筑垃圾——俗称“余泥”,却是几乎可以100%回收利用,制成混凝土、建筑用砖等再生产品的原料。

  不过,据广州市城管委统计,目前广州的建筑废弃物年均产生量约为4000万吨,总利用量不到100万吨。珠三角每天产生的建筑垃圾则超过7万吨。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当下,对建筑垃圾的置之不理、非法倾倒和处理不当等情况,造成了不少城市面临建筑垃圾围城的局面。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并提出了“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的新要求。对于技术成熟、回收利用率普遍高于生活垃圾的建筑垃圾处理来说,无疑是一片市场相当广阔的绿色产业蓝海。

  目前,位于广州市金融城起步区的建筑垃圾循环利用试点项目正先行探索。运营方广州环能建宝投资有限公司已投资近千万,引进一整套建筑垃圾处理设备(移动式破碎机组与移动制砖机),在原广州员村热电厂拆迁区进行就地建筑垃圾处理与再生利用。该公司的率先尝试,有望为将来建筑垃圾的资源化、规范化处理提供有益的借鉴。

  1 每年4亿吨建筑垃圾资源化率仅5%

  据广州市城管委统计,广州的城市垃圾中,建筑废弃物占了1/4。2012年广州建筑废弃物产生量已达到2400万立方米,然而广州现有的5座建筑废弃物消纳场总消纳量为1934万立方米。可见,广州建筑废弃物的处置能力与产生量有明显差距。

  广州目前处理建筑废弃物的方式是填埋。去年以来,广州市长陈建华多次指出,包括建筑废弃物在内的城市固体废弃物都是“城市矿产”,应综合利用。填埋不但占用大量土地,而且没有对建筑废弃物进行充分利用。

  广州的困惑也是珠三角乃至广东不少城市的共性。据有关数据统计,广州每天产生超过2万吨的建筑垃圾,珠三角每天产生的建筑垃圾超过7万吨。我国工程建设中每年可产生近4亿吨建筑垃圾,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但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尚处在探索阶段,资源化率仅为5%。在很多发达国家,建筑垃圾资源化率已经高达95%。

  目前我国建筑垃圾的主要处理方法是将其填埋地下。其弊端在于:一是占用大量土地,耗用大量征用土地费。二是在清运和堆放过程中的遗撒、粉尘及灰砂飞扬,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建筑垃圾中的建筑用胶、涂料、油漆不仅是难以生物降解的高分子聚合物材料,还含有有害的重金属元素。这些废弃物被埋在地下,会造成地下水的污染,直接危害到周边居民的生活。三是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地表沉降。

  “建筑垃圾是一种可再生利用的资源,经过科学的回收、拆分、筛选、冶炼完全可以变废为宝还原其原始性能,作为再生原料重复使用”,广州环能建宝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彬表示,像各种类型砖、砂石和道路的基础层、水稳层材料,都可以由建筑垃圾再生。

  2 处理千吨垃圾每天可制砖30万块

  为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建筑垃圾围城的现象,广州市政府出台了《广州市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工作方案》,并以广州国际金融城起步区为试点开展工作,探索城市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的途径,在广州市建委、城管委、金融城办公室、市土发中心等部门的支持和协调下,广州市城投环境能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与广州环能建宝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对建筑垃圾循环再利用开展了试点工作。

  建筑垃圾如何变废为宝?近日笔者来到上述试点现场一探究竟。

  笔者看到,工地中央几千平方米的区域堆满了数米高的建筑“残骸”,但在这些建筑垃圾的外边,一台长形机器伸开几条传送臂正在高速运转。每个传送臂的末端,均在分类不断吐出颜色不一,颗粒粗细不同的土堆,形成一座座“小山”。

  原来,这台机器有一个入口,3个出口。高抬的挖机正在往左侧入口处倾入建筑垃圾;中间、底部与右侧的3个出口源源不断地流出的,正是不同种类的“再生物”。

  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这台机器是移动式建筑垃圾破碎分筛生产设备,可以将建筑垃圾粉碎再利用,以制造出多种一级“再生产品”,例如石砖粉,粗骨料、细骨料以及混凝土再生材料等。这也是下一步再生产品,如空心砖、实心砖的前期必备原料。

  在场地另一侧,一台体积较小的机器更为“神奇”。

  大机器生成的砖粉,被运到这个小个子机器来制砖。机器传送带徐徐挪动,将低槽的混合砖粉后的混凝土抬升到机器中间,此时,一个工人正在往机器内部放置木板。木板在机器内部稳定后承接着来自上部机器放置的原材料,再注入水泥等加固,整个压制砖块的过程大约十几秒,随后通过输送带传到机器后端。

  高彬介绍,每次可压制约40块高性能实心砖,常温情况下保养5天左右就能使用。

  在整个示范项目中,移动式破碎处理生产线处理能力为100吨/小时,处理约3万立方建筑垃圾,满负荷每天可以处理1000吨建筑垃圾。而制砖机一天可制8万块砖,按0.3元/块左右的市场价计算,每台机每天产值就有2.4万元。如破碎处理生产线满负荷运作,则需要3-4台制砖机才能应付,每天可产砖约30万块。

  3 数千亿处理市场面临垃圾难收局面

  有关专家估计,按到2020年我国新产生建筑垃圾50亿吨估算,这些建筑垃圾处理如果能够转化为生态建材,创造的价值可达到数千亿元,随着政府部门对环境建设的日益重视,建筑垃圾处理将迎来国家更多政策支持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在高彬看来,“建筑垃圾再生利用”这个行业是个功在当代、利国利民的行业,其公益性大过经济性,但对处理企业来说,建筑垃圾来源与处理成本是个问题,再生产品的销路也需要进一步打通,“变废为宝”之路仍需不断攻坚克难。

  “建筑垃圾的来源要充足,才能保证机器有足够的原材料进行循环利用再生产品,维持企业正常运作。”高彬指出,目前拆迁、清运、处理往往分属不同的企业。管理分散没有真正形成一个封闭的垃圾处理链,无法真正实现垃圾的分类、集中堆放、分类处理、再生利用。

  虽然广州每天都会产生巨大的建筑垃圾,但将其运输到定点消纳场的成本并不低。一般是按照运输距离计算运费,普遍要两三百元一车,距离远的还要更贵。建筑垃圾送填埋等处理也要收费,所以不少拆迁企业为节省运输费用,对建筑垃圾的处理要么就近堆放,要么选择非法倾倒进江河和填埋。这造成了建筑垃圾“双失”的局面——倾倒后使环境遭到破坏,相关建筑垃圾企业得不到“原材料”。

  与生活垃圾一样,建筑垃圾的分类也有讲究。在上游拆迁企业在没有对建筑材料进行分类的情况下就三下五除二完成后,后期分类的工作便留给建筑垃圾处理企业。“从时间与处理过程来看,无疑给后期增加了难度。”高彬说,“如果建筑垃圾处理公司能参与拆迁项目的上游工作,直接参与建筑体拆迁或与拆迁公司合作,在对建筑体实施拆除过程中就按钢筋、玻璃、铝材、塑料、胶皮、木料、水泥混凝土、砖渣等提前做好分类,会大大降低在后期分捡的难度,同时可以确保再生产品的质量。”

  高彬说,现在广州环能建宝投资有限公司通过系列技术使建筑垃圾就地处理成建材或建材原料使用,能节省两次物料的运输费、建筑垃圾处理费,还能减少原需要购买建材或建材辅料的费用。“这种做法,将有效减少城市垃圾处理的负担,延长建筑垃圾处理厂的寿命,降低从建筑工地外运输建材的总量,减少对地球泥土、山沙、河沙的索取,减少运输车辆废气对环境的污染,促进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和低碳经济的发展。”

  4 打造“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产业链

  目前,建筑垃圾资源化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研究课题。发达国家大多实行“建筑垃圾源头削减策略”,即在建筑垃圾形成之前,就通过科学管理和有效控制将其减量化。对于产生的建筑垃圾则采用科学手段,使之具有再生资源的功能。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经过长期努力,基本实现了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在这些国家,建筑垃圾是一种资源造就了一个新兴的产业,建筑垃圾资源化率已经高达95%甚至100%。

  在此背景下,广州环能建宝有限公司提出打造“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产业链的构想。在建筑垃圾产业化过程中,实行全过程管理模式,根据一个建设项目的生命周期,分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运行维护阶段、拆除阶段逐一来划分阶段,用不同的技术手段来分解、处理和回收利用好该项目可能产生的全部建筑垃圾。

  将建筑垃圾源头削减策略与建筑垃圾产生后的后期处理利用结合起来,形成综合处理利用——将建筑余泥利用、建筑废弃木材利用、建筑废玻璃利用等列入利用方向;运用新技术制作免烧广东青砖、红砖等各类工艺砖制品,解决工艺砖品类缺口;建立混凝建材骨料搅拌站与新型的其他建筑机械设备,同时在工程中运用一系列新措施解决粉尘污染,例如PM2.5的问题。

  对广州来说,可以先行结合区位建立不少于4个固定的建筑垃圾堆放处理场所,制订统一的清运标准与排放措施。对城市片区改造,大型拆迁项目,可移动设备可进入现场就地处理建筑垃圾,最大限度降低建筑垃圾处理过程中对城市交通的影响与对城市环境的二次污染。

  在末端产品的推广上,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制订相关的产业政策与再生产品的标准,明确产生建筑垃圾的单位缴纳处理费的统一标准,推广建设单位按比例使用合格的再生材料,形成可持续的产业循环。

  笔者了解到,在云南省昆明市,由于起步较早和昆明市政府从政策上大力扶持,每年产生的约760万吨建筑垃圾将得到有效再生利用,可创造上亿元的价值。在移动式建筑垃圾处理技术上,昆明市当地移动式建筑垃圾处理企业,做到了建筑垃圾取之于此,用之于此,实现了“零”排放。其技术运用于多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在95%以上。

  “又如大理市政府给予企业最直观的补贴就是退税和提供无偿土地,而广东本地的城市目前还没有具体的产业支持政策。”高彬建议,政府部门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加以引导,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建筑垃圾再利用企业的发展,“政府可以参考垃圾焚烧发电企业的形式,对处理资金方面提供补贴,也可通过清运费、垃圾处理费中提取;建筑垃圾处理的用地、高负荷用电等方面帮忙协调,并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广州环能建宝公司计划整合社会与企业资源,力争2014年底在广州投资10条建筑垃圾再生处理生产线,年处理建筑垃圾300万吨。未来5年内,在全国投资100条建筑垃圾生产线,年处理垃圾3000万吨。

  专家访谈

  城市矿产资源专家广东省城镇化发展研究会研究员祝小波

  要推广高科技环保产品

  笔者:您如何评价环能建宝的建筑垃圾处理项目?其是否值得推广?

  祝小波:如果政策、原料完全配套,这个项目的产能是可观的。虽然目前该项目只有一套设备,但移动式的设备是可以增容的,所以消化建筑垃圾的问题不大。

  这种项目很有推广优势,目前在广州是第一家,在广东以前也只有深圳有过一家类似的建筑垃圾处理企业。该项目设备和理念都是较为先进的。它拥有的设备本身在国外有同样类型,在国内非常少,就性价比而言目前使用的国内设备高于国外。国外的那一套或许要七八百万元,国内可能就只要两三百万元,虽然成本较低,但功能都差不多。

  笔者:目前建筑垃圾的处理技术是否成熟?跟国外相比差距大吗?

  祝小波:差距不是太大,要看具体的应用。国外的建筑垃圾比较简单,且处理较为规范,指导性和扶持性的政策也多。目前在国内,建筑垃圾循环利用再生产品仍有空间改造出一些更有优势的产品出来,技术上可以陆续突破,问题不大。

  笔者:回收建筑垃圾利用率高,技术较稳定,为何推广比生活垃圾处理慢?

  祝小波:建筑垃圾基本上是铺开的,至少百分之九十都能再回收利用。建筑垃圾的分类比较简单,通过一些设备破碎就好。从这个意义上讲,建筑垃圾处理的前景要比生活垃圾处理的前景好。

  目前在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上,需要加强政策导向。这种项目在昆明效益很好。广州等珠三角城市在地域和建设规模上都比昆明要大,更有发展的空间与潜力。在政策扶持上,一是尽快制定产品标准,令建筑企业敢于使用再生砖。另外建筑拆除后的工地,经平整之后一般都会再盖楼,政府若能引导建筑企业使用再生砖用作砌非承重墙的话,那么企业就会有动力,建筑垃圾循环处理市场就有效益。第三,政府可以通过高新科技或环保产业的相关政策对建筑垃圾处理企业进行适当补贴。
 

(作者:佚名 编辑:admin)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