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动态 > 浏览文章
2019地方两会|淮安:政协委员建言献策 让建筑垃圾成为 “城市资源”
在如火如荼的城市建设中,建筑垃圾正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障碍。目前,淮安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仅在30%左右,在全省排名靠后。2019年“两会”,部分市政协委员积极建言献策,提出多条有关切实加强和尽快提升淮安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的建议。
统一规划,建设建筑废弃物基地
淮安市政协委员、淮安市城管局副局长王道凯说,淮安市原有建筑垃圾填埋场容量已经饱和,施工单位私自占用土地倾倒建筑垃圾现象严重,不仅影响大气、水和土壤质量,还影响市容环境、城市形象,以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同时,绝大多数建筑垃圾未经任何处理,采用露天堆放或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不仅耗用大量的征用土地费、废弃物清运费等建设经费,还占用了许多农用耕地资源。尤其是清运和堆放过程中的抛撒、粉尘、灰砂飞扬等问题也造成了空气、水资源和土壤的二次环境污染。
“通过前期调研,我们可以借鉴苏州、无锡等发达地区经验,依据我市城乡建设中长期规划和重大功能区、重大项目建设需要,充分发挥利用现有适宜的土地资源,科学规划布局市区规划区范围和金湖、盱眙、涟水等县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基地。”王道凯说,建设基地不仅能够行使清洁生产循环经济职能,同时能够形成以发展生态园区、改善淮安人居环境为目标,致力打造具有全面科普教育意义的生态产业园。通过建设大型系统化建筑废弃物回收利用项目,打通建筑固废资源化清运、处置、再生建材链条,实现建筑废弃物资源化、产业化和绿色化利用。
政府支持,为建筑垃圾资源化开路
在淮安市政协委员、淮安软通动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恒成看来,应该加快建筑垃圾资源化再利用项目建设。王恒成说,淮安市有不低于20家小型建筑垃圾处置企业,多数企业无规划、无土地指标,处置装备简陋、处置方式粗放、监管手段缺失。这些企业大多选择性利用建筑废弃材料,造成巨大资源浪费。据了解,全市仅洪泽区有一座小型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厂,远远不能满足全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需要,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远低于省定标准。
王恒成建议,借鉴其他城市的经验与做法,比如政府出台支持建筑垃圾处置企业资源化利用政策,鼓励住建、交通、水利等相关行业使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产品。同时,通过政府补贴的方式,鼓励企业不断进行产业升级。按照公开、公平、竞争、择优原则和市场法则,切实引进实力雄厚、技术先进、装备一流、管理领先的行业领军企业投资建厂,对不符合标准、达不到要求的现有建筑垃圾处置企业实行关、停、并、转。同时引进1-2个集资金、装备、管理等综合竞争力强的企业专营市区建筑垃圾运输,对现有建筑垃圾运输企业进行规范、优化和整合,提高运输企业集约化、规模化、科学化管理水平。
完善部门,协同管理机制明确职责
王道凯直言,建筑垃圾管理是涉及施工管理、环境保护、环保作业、交通管理、土地管理、规划管理、车辆管理和城管执法等多部门的协同管理工作。据了解,目前县(区)各部门之间配合不得力,缺少行业管理的行政手段和立法措施,难以实现有效的综合管理。
“有必要将全市建筑垃圾统一归口管理,建立统一协调机制,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工作举措,形成工作合力。”王道凯说,针对收集、分类、运输、弃置费等制定规范的管理文件按章执行,对建筑垃圾从产生源头到最终处置各环节中的违法行为给予依法处罚,为行业发展构建一个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提升淮安市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