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动态 > 浏览文章

处置终端“吃不进” 建筑垃圾该去哪?

时间:2014年03月13日信息来源:苏报 点击:

  古城区三个建筑垃圾临时归集点早已超出库容好几倍,隐患重重;今年6月份将投入运营的市区首个建筑垃圾处置终端却处理不了这些混杂了施工渣土、树枝、废弃装修材料的建筑垃圾——

  “垃圾山”越堆越高安全隐患越来越大

  312国道边,金阊、平江建筑垃圾临时归集点上的建筑垃圾已经堆得高达十几米。

  “由于就在虎丘边上,因此有人戏称这是‘虎丘二山’。”金阊环卫所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座“垃圾山”安全隐患重重。这些垃圾中约有三分之一是树枝、杂草、废弃木板等易燃易爆物,今年春节前有人放了一把野火,幸亏扑救及时,才没有酿成大祸。为此,姑苏区环卫部门在该归集点靠312国道围墙一侧挖了一条5米宽的防火沟,并增设了安保人员和消防设施。

  另外,这座临时归集点的设计库容是4万立方米,标高4米。然而,进场的建筑垃圾越来越多,如果在现有面积上维持设计标高,根本无法容纳,因此只能不断叠加堆高。目前,这个归集点上垃圾堆放最高处约15米,总计容纳了超过40万立方米的建筑垃圾。这些垃圾堆得相对松散,目前还在不断沉降中,一旦遇到暴雨、台风等恶劣天气,滑坡、塌方等事故隐患也成为管理部门的头疼事。

  去年新增一处

  库容又将告满

  与金阊、平江建筑垃圾临时归集点的境遇相同,位于南环东路南侧的沧浪建筑垃圾临时归集点也早已饱和。

  2011年夏,为解决古城区建筑垃圾出路难和无主垃圾成灾的问题,市容市政部门在姑苏区设立了两个建筑垃圾临时归集点。

  当时,沧浪建筑垃圾临时归集点的设计库容为3万立方米,设计标高约为4米左右,实际上,平均堆高均在10米以上。出于安全和库容等因素考虑,这个归集点于2013年6月封场关闭,封场时这个归集点上的建筑垃圾总量在73万立方米以上。随后,市容市政部门在其东面300米的原塑料厂地块设置了一个新的归集点,新归集点设计库容为30万立方米,堆高10米,然而目前实际的堆高已经达到14米左右,这样仍然不能满足大量涌入的建筑垃圾,自开放至今,这个新归集点已经容纳建筑垃圾20万立方米。按照这样的速度,今年6月份,这个归集点将再次库容告满。

  现存“建筑垃圾”

  进不了处置终端

  今年6月底,市区第一座建筑垃圾处置终端将投入试运行,年处置能力能达到100万吨。这座处置终端能不能最终解决临时归集点的垃圾问题呢?

  “目前堆在临时归集点上的这些垃圾,虽然叫做‘建筑垃圾’,但还不是纯粹的建筑垃圾,里面还混杂了大量的施工渣土、树枝、装修废弃材料等无用垃圾。处置终端能‘吃进’的建筑垃圾,是大楼拆除之后的混凝土块等。归集点的这些混杂垃圾要进入处置终端进行资源化利用,必须先进行分拣等工作,这个成本太高了。”市环卫处环卫作业处主任王缅敏介绍。

  那么这些堆在312国道、虎丘山边和南环路边的“垃圾山”究竟有何出路呢?王缅敏说,目前市容市政部门正在与周边区(县)联系,希望能寻找到一些合适的废弃宕口或者水塘,将这些垃圾作为填埋物进行填埋。但是,目前还没有找到。

(作者:蒋丽英;伍丽华 编辑:admin)
文章热词:苏州;建筑垃圾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