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动态 > 浏览文章

建筑垃圾的“绿色蝶变”

时间:2025年10月15日信息来源:中国建设报 点击:

  在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雨花再生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设施厂近日已完成全面改造,即将正式投入运行。这座占地约6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厂房专注于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年处置能力40万吨,其中装修垃圾处理规模达10万吨,有助于提升南京市建筑垃圾处置和可再生利用能力。

  去粗取精 废弃材料再次“上岗”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厂区设有两个车间,各配备一条生产线。其中一条生产线专门处理房屋拆除垃圾和废弃混凝土,通过破碎、筛分等工艺,将其制成不同粒径的骨料、粉料等再生建筑材料;另一条生产线则负责处理装修垃圾,依托分拣、分选和筛分等技术,将垃圾中的轻重物质有效分离——主要包括有机可燃类与无机陶瓷类物料。分离后的可燃类轻物质经打包后送往电厂焚烧发电;无机陶瓷类物料则被进一步加工成建筑材料,实现资源化利用。

  “对于收运至加工基地的建筑垃圾,我们首先进行分类放置,重物质拆建垃圾放置在一车间,装修垃圾放置在二车间。”雨花再生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设施厂负责人介绍说,“原料不同,采用的加工机械设备和工艺就不同。”

  在一车间,拆除下来的支撑梁和其他拆除垃圾整齐堆放,一条机械化流水线正有条不紊地运转。通过反击式移动破碎站,纯混凝土块直接被加工成多种粒径的再生碎石和石粉;其余建筑垃圾从进料口投入,经自动分选后,按不同粒径由相应出料口排出。破碎机旁整齐堆放着处理后的骨料、粉料及瓜子片石子等再生材料。

  “我们这里的再生产品大多应用于西善桥、铁心桥等片区的市政工程。骨料和瓜子片石子可用于生产低标号混凝土或非结构部位的地面材料,粉料则主要用于道路水稳层或路面砖。”项目负责人说。

  科技赋能 装修垃圾“有迹可循”

  装修垃圾收运处置是建筑垃圾治理的重要环节。为加快推进南京市建筑垃圾“一件事”全链条管理、进一步提高装修垃圾处置能力及资源化利用水平,今年4月,南京市在栖霞区启动装修垃圾全链条监管平台试点工作,实现装修垃圾“有处可去、有迹可循”。

  据了解,该平台涵盖装修垃圾投放、收运、中转、资源化利用等全流程管理环节。市民可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小程序,注册登录后即可下单预约。预约模式分为两种:选择平台派单,由平台自动分配清运企业;自主选择熟悉的清运企业进行清运作业,清运结束后可对服务内容进行评价。同时,针对清运企业及驾驶员开发APP,支持在线接单、任务派发、实时导航等功能,可实现接单、清运环节拍照打卡等相关操作,实现数据自动采集与云端同步。

  此外,平台调度中心具备清运车运输轨迹查询、中转场及末端处置场装修垃圾实时数据监测及数据看板等功能。通过全链条数字化管理,降低管理成本,提升装修垃圾处置效能。

  打通市场 再生产品“优先利用”

  目前,南京市共有16家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企业被纳入信息公告发布名单,总处置能力约480万吨。当前,南京市再生产品主要作为原材料供应下游企业,或用于工地现场的临时工程。

  在顶层设计上,去年印发的《南京市建筑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明确,2030年前,建筑领域实现碳达峰,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要达到90%,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要达到55%。为实现目标,南京市正加快推进城东市级资源化处置设施以及江宁、溧水等区级资源化处置设施的建设,助力解决装修垃圾运输距离过长、主城与郊区处置能力不平衡等问题。

  近期,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等8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再生产品推广应用工作的实施方案(试行)》,加快推进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在各类工程项目中的规模化应用。根据方案,再生产品是指以未经加工处理的拆除垃圾、工程垃圾、装修垃圾、工程渣土等建筑垃圾作为主要原材料,通过一定处置程序,达到国家、行业和地方有关质量标准,制成的成型产品或者可以直接再应用到工程项目中的不成型产品。

  方案提出,将在全市优先推广政府投资工程使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要求在适用部位优先应用再生产品,使用比例原则上不低于15%,让建筑垃圾再生产品走进更广泛的空间。该方案通过政策引导,明确使用比例,完善管理机制,推动再生产品规模化应用,解决末端出口问题,为南京市建筑垃圾全链条闭环管理提供有力保障,目前方案已正式施行。

  推进建筑垃圾治理和资源化利用是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的重要举措。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试点项目为引领,全面推广建筑垃圾分类处置,打通上下游产业链,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作者:苏南 编辑:admin)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