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动态 > 浏览文章

福州市仓山区“七个管住”模式,筑牢建筑垃圾全链条监管

时间:2025年09月22日信息来源:新华财经 点击:

  福州市仓山区“七个管住”模式紧扣建筑垃圾管理痛点堵点,通过全环节精准施策、全要素协同发力,推动治理效能全面提升。

  为破解建筑垃圾乱倾倒、运输不规范等治理难题,福州市仓山区聚焦“源头—运输—末端”全链条,创新推出建筑垃圾管理“七个管住”举措(管住出土点、卸土点、渣土车、路线、企业、审批、干部),构建系统化、智慧化、闭环式监管体系。2025年以来,通过该模式累计检查工地3122次,责令整改问题257处,查处违规案件257起,处罚91.46万元,建筑垃圾规范处置率达100%,城市环境面貌显著改善。

  福州市仓山区“七个管住”模式紧扣建筑垃圾管理痛点堵点,通过全环节精准施策、全要素协同发力,推动治理效能全面提升。

  源头管控更精准,“出土点”规范达标

  建立“清单+网格+标准”管理体系:全面摸排190个在建工程及469个小区装修垃圾出土点底数,动态掌握运输计划与处置手续;设置“建筑垃圾处置监督牌”,划分网格责任区,加密夜间、节假日巡查,压实“前沿哨兵”责任;刚性执行“两个必须”“五个不准上路”标准,出土点规范装载达标率从65%提升至100%,从源头杜绝未密闭、滴撒漏等问题。

  末端消纳更标准,“卸土点”全程可控

  推行电子联单“一单三联”制度,全区32个受纳点通过“一车一单、出土/回填扫码”实现产运销全流程追溯,精准查处违规受纳行为8起;联合生态环境、属地镇街开展综合检查,规范冲洗平台、现场管理等设施配备,确保运输车辆干净返程;动态更新20余处非法消纳点台账,重点布控城乡接合部等高发区域,乱倾倒现象同比减少85%。

  运输秩序更规范,“渣土车”全程监管

  通过“源上体检”“路上执法”“码上监管”三重手段:建立820余辆运输车辆动态台账,月均巡查停放点90余次,验审资质合规率100%;24小时巡查执法,每周在二环、三环等重点路段设卡检查,累计查处路面违规行为89起,处罚31.38万元;推行“一车一码”电子身份证,依托市监管服务平台实时追踪车辆定位与运输信息。

  路线监管更通畅,“防线”智慧高效

  线上依托市建筑垃圾智能化监管平台,接入公安视频监控系统,对道庆洲大桥等重点路线全天候动态监测,实时预警未密闭、未按路线行驶等行为,查处重点线路违规案件25起,处罚48.68万元;线下建立“环卫+群众+执法”联动机制,半小时响应、2小时到场,快速处置案件160余起,处罚20.3万元。

  责任落实更有力,“企业”主动规范

  通过普法宣传、以案促改、联合惩戒推动企业主体责任落地:覆盖2500余人次专项培训,源头申报准确率100%;组织违法案件分析会,督促企业自查整改问题车辆820余辆次;打通多部门线索通报渠道,查处企业违法违规行为200多起,处罚34.7万元,形成“不敢违、不能违、不想违”的震慑。

  执法效能更提升,“审批”规范透明

  严格执法人员持证上岗,依托“闽执法”平台杜绝越权执法;运用全流程线上办案系统,案件办理时效缩短55%;建立“双重审核+集体讨论”机制,筛查纠正103处案件问题,通过“红版闽政务”“蓝版闽政通”实现“秒批+便民服务”,群众办事满意度显著提高。

  队伍建设更过硬,“干部”作风优良

  通过“班子筹划+中层四会+老带新”模式提升干部能力,开展业务培训强化传帮带;严格管理谈话提醒、问责调整30余人次,优先评优49名表现突出干部;通过廉政党课、基地参观、专题视频等形式深化廉洁教育,筑牢公正执法防线。

  福州市仓山区“七个管住”模式以“全链条覆盖、全要素协同、智慧化赋能、闭环式管理”为核心,有效解决了建筑垃圾管理中“多头管、管不全、管不好”的问题,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一是突出系统思维,从出土到消纳、从车辆到企业、从执法到队伍全环节联动;二是强化科技支撑,依托智能监管平台与电子联单提升精准度;三是注重长效治理,通过制度约束、普法宣传、联合惩戒推动源头自觉。

(作者:admin 编辑:admin)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