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动态 > 浏览文章

法治政策引领数字化推进,宁波审计助推加速构建建筑垃圾管理体系

时间:2022年08月20日信息来源:新华网 点击:

  多年来,宁波市建筑垃圾管理主要依赖海上处置和陆上填埋,如何科学处置城市建筑垃圾,发展循环经济成为亟需解决的一大难题。今年7月1日,《宁波市建筑垃圾管理条例》正式施行,对建筑垃圾的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提出明确的要求,将构建统筹规划、政府主导、属地监管、分类处理、全过程监管的管理体系。
  十余年坚守,审计助推管理体系完善
  作为问题高发的领域,宁波市审计局在历年的审计中对建筑垃圾管理方面的关注度较高。针对三江河道淤积、建筑垃圾非法倾倒甬江等问题,宁波市审计局及时向市政府提交了多篇审计专报,得到时任宁波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宁波市建筑垃圾处置领导小组。在审计助推和有关部门的群策群力下,于2011年出台了《宁波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
  在此后的10多年来,宁波审计人先后多次从不同角度提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建议;2017年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牵头提出关于建筑垃圾管理的立法议案,该议案被列入市人大五年立法计划,并在2019年进行了立法调研。
  为助推《条例》能尽快落地,2021年初市审计局将市综合执法系统2020年度财政收支及运行情况专项审计调查纳入年度项目计划,着重对建筑渣土(泥浆)处置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调查,并通过审计报告、专报等形式建言献策,进一步推动《宁波市建筑垃圾管理条例》的加快出台。
  目前,该地方性法规已经开始实施,但宁波审计人对建筑垃圾的关注仍在继续,“《条例》出台后,相关配套制度和措施都要尽快完善起来,比如建立全域性建筑垃圾处置体系,建立协同一致的建筑垃圾管理协调机制等,这个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点难点,不可松懈。”宁波市审计局工作人员说道。
  变废为宝,建筑垃圾“就地重生”
  6月29日上午,宁波市西洪大桥及接线工程主线高架正式通车。作为宁波第一座上下双层通行机动车的跨江大桥,西洪大桥是宁波市“四横五纵”快速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桥体之下,约26万方道路路基,是建筑垃圾变废为宝生产的路基填料。“我们在对西洪大桥及接线工程审计时发现,该项目对建筑渣土固化改良后用于道路路基填料,将建筑渣土‘变废为宝’,成了‘真金白银’。”宁波市审计局工作人员介绍道。
  据悉,西洪大桥项目的道路路基填料,均来源于姚江新区综合管廊一期工程地下开挖后产生的建筑渣土。该项目测算可节约财政资金约4600万元,在有效保障道路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既能大幅节约施工成本,又能有效减少环境污染,为建筑渣土资源化利用提供有效范例。
  “随着城市化进程尤其是地下空间的开发不断推进,建筑渣土产生量还会增加,伴随塘渣等辅助建材的价格大幅上涨,亟需加快推进建筑渣土资源化利用。”为进一步在全市推广建筑渣土资源化利用,宁波市审计局以西洪大桥项目为例,撰写专报就加强市场化意识、打通供需信息壁垒、加大土地要素供应等方面提出建议,并得到相关部门重视及认可。
  《宁波市建筑垃圾管理条例》明确指出,鼓励优先选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以及可以回收利用的建筑材料;施工单位、资源化利用企业应当依照规定,优先安排建筑垃圾分类利用。
  从无处安放到“就地重生”,在宁波审计人坚持不懈的全力推动下,建筑渣土资源化利用的积极性正在被不断激发,大量建筑垃圾作为“放错位置的资源”,在资源化利用过程中实现变废为宝的“逆袭”。
  数字赋能,变常态管理为智能监管
  查垃圾源头、查运输路线、查消纳场所……宁波市审计局在市综合执法系统专项审计调查中发现,宁波市的建筑渣土(泥浆)处置主要存在出土数据和末端处置数据不完整;行政审批数据、码头的渣土(泥浆)过磅数据未共享;未形成闭环管理,监管漏洞较大的问题。
  为切实解决建筑垃圾管理难的问题,宁波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根据审计建议紧密结合数字化改革,推进建筑垃圾监管信息系统建设,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提高监管成效,确保建筑渣土(泥浆)从产生到末端处置的全过程数据准确、完整。
  “我们还通过审计助推城管部门完善了建筑垃圾监管平台,收集、筛选、完善建筑渣土相关信息数据,为供需双方搭建信息共享平台,精准推送信息,打通供需信息壁垒。”宁波市审计局工作人员表示。
  2021年4月,宁波市建筑垃圾处置智管服务应用场景率先在浙江省上线。该应用以“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程(城)、一舱点到底”为管理理念,依托多跨部门共享数据,以源头管控、全程监管、实时报警、精准分析、智慧决策“五大功能”为重点,打造工地源头、运输路线、消纳场地的“两点一线”全方位数字化监管治理模式。
  目前,该应用已列入2021年浙江省建设厅首批数字化应用场景建设试点项目清单名录,同时入选《中国城市环卫行业智慧化发展白皮书(2021)》建筑垃圾应用典型案例。
  自2020年9月宁波市开始创建“无废城市”建设起,建筑垃圾管理便是其中主要工作之一。两年多来,宁波市深化制度创新,强化责任担当,细化整改举措,建筑垃圾治理能力显著提升,形成一批具有宁波辨识度的重要成果,为全国建筑垃圾管理提供了实践经验。
  下一步,宁波市将以数字化改革为总牵引,持续推进建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努力实现建筑垃圾治理“蓝图绘到底”,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作出积极贡献。

(作者:顾家颖;张亦红 编辑:admin)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